第133期《“知客”廉政宣讲队》
编辑: 来源:四川省纪委 更新时间:2017-09-30 分享至:

 

主持人:

你好,观众朋友,欢迎收看《廉洁四川》栏目。

在广元市,人们说起知客,都觉得亲切。所谓知客,就是知会客人的人,他们大多是一个地方知书达礼、能说会道的“乡贤”,是农村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主持人。在利州区,就有这样一群不一样的知客:他们不仅在主持礼仪活动中带来火热气氛,更为参加活动的全体宾客送去廉洁清风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特殊的知客。

 

【同期声】老农唱山歌:禾苗捧珍珠,干部帮扶见真情,党的政策好处多。

【正文】早上,56岁的柯金发早早地起床,整理好行装和道具,拿着宣讲稿,准备出门。

【同期声】“知客”宣讲队队长 柯金发:老婆子,我走了。我今天要到大石高坡去一下,我们今天有个党风廉政知客宣讲会,估计回来得晚一些。

【同期声】柯金发妻子:你成天忙这些事,又不挣钱,耽工误时不说,还要倒贴一砣!叫你接孙子你都莫得时间去接。

柯金发是知客宣讲队的队长,对于他组建“党风廉政知客宣讲队”的事情,妻子虽然有些埋怨,但一直是支持的。

说起利州区“党风廉政知客宣讲队”的来历,还要从利州区委常委、纪委书记冀健华一次偶遇讲起。

【采访】利州区委常委、纪委书记 冀健华:今年二月份,我在村上下乡,当时我正路过一个院子,就听到知客正在用顺口溜在吆喝现在社会新风尚,成儿嫁女都一样。无论是男到女方,还是嫁女到男方。我们都有义务把老人来赡养。我感觉这个非常新鲜,知客吆喝的,我的感觉正好是我们家风家规的内容。

冀健华好奇地走进这家传出声响的农家院落,原来是一位80高龄的寿星张大爷做寿事活动。只见院子里落红遍地、宾朋满座。寿台上的人,手持话筒,高声吆喝,寿台底下的人听得是津津有味。

【采访】利州区委常委、纪委书记 冀健华:这不就是婚宴的主持人吗,号召力还非常强。当时我就想,农村的红白喜事的确人流非常集中,真的是一块难得的宣传阵地,那么农村知客,真正地祈祷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宣传员的作用。

冀健华忽然冒出一个想法,可不可以借力农村“知客”,把国家大政方针、党风廉政建设、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定和要求,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,通过他们在广大村民中进行宣讲呢?这样就能把党风廉政宣传向全区乡镇、村组进一步延伸,让纪检监察工作更“接地气”、 “冒热气”,生动形象的“走”到群众身边。利州区纪委监察局很快把冀健华的这个想法变成行动。

【同期声】种庄稼而且不拿钱,国家还要补助几十元,买医保,买社保,大病小病都报销。

柯金发还记得,利州知客宣讲党纪党规的第一次集体亮相,是在2017年4月7日。那天晚上,利州区柏佛村一组村民樊正斌家的院坝里灯火通明,一场“党风廉政建设”知客宣讲活动正在举行。也就是在这次亮相后,利州区纪委监察局联合区作家协会召开了“党风廉政知客宣讲队”工作会。区纪委监察局为宣传队颁发了队旗,给每一位知客都发放了工作证。至此,这支111名知客的编外党风廉政宣讲队正式成立。

告别妻子后,柯金发联系好自己的队友,来到大石镇小稻村八组贾元华家。今天是贾元华嫁闺女的大喜日子,知客朱海明应邀前来给主家知会客人。借着这个机会,知客宣讲队也打算在婚礼上也宣讲一些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。

【同期声】知客 李奇义:讲和谐,树文明,领导做到四不能,开会不能穿品牌,吃饭不能喝茅台,一律不能搞赌博,工作不能穿“小鞋”。党风正,民风好,家风才是传家宝,一代一代往下传,世世代代离不了。

【采访】新娘:把这个党的政策,让知客来给大家讲一下,同时宣传一下也是极好的。

【采访】新郎:我觉得挺好啊,既活跃了婚礼的气氛,又让普通基层的老百姓,得到党风廉政这方面的教育。

组队之初,知客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“知客”本已是他们的兼职,现在加上党风廉政宣讲员的“头衔”,对他们来说要求更高了。党风廉政知客宣讲员除了要口齿要伶俐、思维应变能力好,更重要的是要懂政策,了解一些基本的纪检监察业务。

【同期声】利州区纪委常委 赵紫雄:出于这样的思考,区纪委常委会上商议,由纪委牵头,队长柯金发带队,组织知客们深入乡镇、街道、村组,收集当地方言谚语,初拟知客宣讲队的规章制度。

在区纪委的指导协助下,知客宣讲队先后编写了《利州知客章程》《利州知客行为规范》《利州知客手册》以及《知客用语》等一系列工作办法和工作手册。

【同期声】柯金发:你看这个手册里有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,我给你来段:现在你在当干部,党的政策记清楚,一不贪二不占,八项规定记心间。对待群众要和气,找你办事就耐烦点,不发脾气不跑官,首先调查走前面。

有威望的知客,还是农村化解矛盾的一个重要角色。这不,荣山镇大地村村民为修路琐事争吵。村干部怎么调解都没效果,最后找到柯金发,请他派个知客去调解。

于是,柯金发请何明金去调解这个矛盾。

【同期声】知客 何明金:今天,我把他们两家喊到一起,用知客话劝解起来。在我们当地叫做说和,老一辈的知客都有这个职能,我们这辈新知客应该是做得是更好。现在政策好,困难有低保,生疮和害病,农合来报销,生活这么好,冤冤相报何时了?邻居友善才最好。

吵架的两家听了何明金有道理、又有趣味的劝解,脸红了起来,很是不好意思,于是各自退了一步,握手言和,一场纠纷就此化解。

【同期声】村民:那就不必送了哟。感谢你们在座的,这咋对得起你们喃。

说起做知客的经历,还有一件事让柯金发也颇为自豪。2017年5月,柏佛村村民老樊在一场婚宴上,听到知客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宣讲后,忽然记起2016年在办理异地搬迁建房审批业务时,村干部收了他送的一条烟。

【采访】村民 老樊:当时就感觉是求他办事,要送礼。听了这个知客的宣讲,才晓得,这是他的本职工作,而且政策上也是不允许送礼的,我不该送,他也不该接。

老樊当时就给柯金发说了这个事儿。

【采访】利州区龙潭乡纪委书记 宁朝轩:后来柯金发给我反映这件事,我们马上对这名干部进行了十分严厉地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,让他把买烟的钱退给老樊。

干百家事、吃千家饭的知客,如今在利州区农村很有“票房”。他们亲切生动的语言,契合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,走进了群众的心灵世界,如今,知客宣讲队已经成为利州区党风廉政建设一张靓丽的名片。

【同期声】知客 李仁松:如今过上了好日子,都在盼望十九大哟。

 

主持人:

我们相信,在未来的日子里,知客宣讲队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,更好地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十里八乡,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讲清楚讲明白,打通党风廉政宣传“最后一公里”,成为启人心智、催人奋进的春风时雨。

好,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,感谢收看,再见。

 

编导:代雅雯

后期编辑:张海蓉